校園常見傳染病之項目、傳染途徑、防治方法、建議處置措施
一、登革熱
|
傳染途徑
|
感染方式主要是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病毒傳入人體內,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,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。
|
症狀
|
有些人感染到登革病毒並不會生病,稱為不顯性或無症狀感染,有些人僅有發燒等輕微症狀,有些人則出現較嚴重的典型症狀,包括發燒、紅疹、眼窩或骨頭酸痛等。當患者出現血漿滲出的症狀時,稱為登革出血熱。血漿滲出量很多時,病人會呈現休克現象,即登革休克症候群。
|
如何防範
受到感染
|
目前登革熱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,而且又沒有特效藥,所以登革熱防治最有效的方法為”清除積水容器”,杜絕病媒蚊孳生。
|
建議
處置措施
|
預防登革熱並不困難,只要清除病媒蚊的家,也就是清除所有會積水的容器,就能遠離登革熱的威脅!校方可自行上網下載「打擊登革熱,自我檢查」學習. http://www.cdc.gov.tw/WebSite/主題網站/登革熱專區.files/「自我檢查」學習單.pdf
|
二、肺結核
|
傳染途徑
|
結核菌必須被包在飛沫中才能造成感染─當一個開放性的結核病個案在吐痰、打噴嚏或咳嗽時,含有結核菌的飛沫漂浮到空氣中,被抵抗力弱的人吸入後便造成感染。
|
症狀
|
1、長期咳嗽
2、體重減輕
3、發燒
|
如何防範
受到感染
|
1、接種卡介苗。
2、改善生活環境─定期清潔及消毒。
3、改變生活習慣─不熬夜、盡量少進出人潮
眾多之公共場所。
4、增強抵抗力─良好的運動及飲食習慣。
5、咳嗽3週未癒主動前往醫院驗痰檢查。
6、安排定期健康檢查。
|
建議
處置措施
|
1、保持校園環境清潔及教室空氣流通。
2、教導學生正確的生活習慣
─不挑食、常運動、不熬夜、減少出入公共場合(網咖)。
3、安排學童接受結核菌素測試及卡介苗接種。
|
三、禽流感(家禽流行性感冒)
|
傳染途徑
|
1.經由接觸被感染的禽畜或其糞便。
2.接觸或吸入帶有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塵土。
|
症狀
|
根據香港1997年的經驗,感染之後的症狀與一般流行性感冒差不多,會出現包括發燒、喉嚨痛、咳嗽、結膜炎等症狀、部分患者會併發病毒性肺炎造成呼吸窘迫,嚴重時會導致死亡。
|
如何防範
受到感染
|
1.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,若不慎接觸,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。
2.避免生食禽類製品(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),且食物須煮熟。
3.避免到生禽宰殺處所,並選購有中華農業標準(CAS)優良食品標示之禽畜肉類及其相關製品。
4.勤洗手、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。
5.飲食均衡、適當運動及休息。
|
建議
處置措施
|
1.定期給予小朋友流感相關知識的衛教,避免接觸禽鳥、雞蛋肉類不生食、保持洗手好習慣。
2.建議有感冒、發燒症狀者之學童戴上口罩。
|
四、水痘
|
傳染途徑
|
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)初次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,經由直接接觸或飛沫傳染所引起,具有高度傳染力,約在出疹前4天至出疹後5天為傳染期,其傳染性很強,得過後則終身免疫。
|
症狀
|
水痘病毒感染後會引發紅疹、水疱、發癢、發燒及疲倦等,可能併發嚴重的皮膚感染、疤痕、肺炎、腦炎或死亡。
病程如下:
1.潛伏期約10-14天,皮膚出現紅斑、豆疹、水泡和濃疤,在同一時間、同一部位可看到不同的變化是其特徵。
2.疹子多集中在軀幹,然後向臉、四肢蔓延。
3.初期可伴隨發燒、倦怠、厭食或似感冒的症狀。
4.疹子約5-7天開始結痂,結痂後不會傳染。
|
如何防範
受到感染
|
1.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,增強個人抵抗力。
2.預防接種-施打水痘疫苗。
3.孩童期無需加以預防,如果到成人期才得到水痘,病情常更嚴重。
|
建議
處置措施
|
水痘多半在7至10天會痊癒,因其可由空氣傳染,傳染力強,所以在完全結痂之前,還是建議小朋友不要上學,以免造成疫情擴散。
|
五、校園環境消毒須知
|
. 1.餐具及廚房用具之消毒:餐具應以煮沸處理,不能煮沸者,用含氯200ppm(每10公升水加入市售家用漂白水約40 c.c)之水溶液浸泡三十分鐘,浸泡後應以清水沖洗乾淨再使用以避免氯殘留。
2.室內之消毒:地面、牆壁、廁所、廚房等室內空間打掃乾淨後,以含500ppm(每10公升水加入市售家用漂白水約100 c.c)之水溶液充分洗刷。
3.庭院、水溝及其他潮溼處所,要在垃圾清除及打掃清潔後,再進行環境消毒,以含1,000ppm (每10公升水加入市售家用漂白水約200 c.c)之水溶液加以噴灑消毒,噴灑時請注意保護眼睛及皮膚。
|
資料來源:臺北巿政府衛生局